【勤廉优榜样】第2期|杨小丽:乡村振兴战场上的“杨门女将”

文章来源:平桂区纪委监委 平桂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    作者:    时间:2023-07-13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打印    分享:

  • 微信或QQ扫一扫

10年扎根一线,10年沧桑巨变。她以易地搬迁为契机,以全力东融为载体,以乡村振兴为己任,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好评,她就是贺州市平桂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杨小丽。

早在10年前,杨小丽就扎根扶贫一线,让“群众致富路越走越宽”一直是她的奋斗目标,她一笔一画、用心用情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平桂区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拼出乡村振兴“高质量”,鹅塘镇槽碓村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沙田镇新民村获评“自治区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平桂区6个土瑶村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华丽转身。杨小丽获评2021年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贡献类)、2022年度贺州市“勤廉优秀榜样”。

(图为2023年1月3日杨小丽(中间)到平桂区文华社区走访慰问土瑶群众)

 

严守防返贫底线  “七步防贫”有保障

平桂区文华社区和厦岛安置点两个城镇集中安置点,安置受益人口23320人。其中,文华社区安置受益人口21662人,为广西第二大集中安置点。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与其他行政村、农村社区相比有其特殊性,社区内群众原本都是贫困户,虽然已经全部摘掉“穷帽”,但脱贫户占比达100%的社区却是返贫致贫的高风险地带。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动态监测防止返贫是关键。杨小丽善于运用信息数据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找问题、查弱项、补短板,巧用递推顺藤摸瓜法,探索出信息收集、数据比对、核实评估、集中会审、跟踪管理、预警干预、预警解除“七步”预警防贫处置模式,经过反复打磨、深入实践,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七步”预警防贫机制。

“之前家庭很困难,我身体抱恙,家里3个小孩要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好有你们的帮助,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杨小丽到搬迁群众家中走访时,来自水口镇水车村的甘志振情不自禁地握着她的手感激涕零地说。2019年9月,甘志振户因病、因学突发严重困难,“七步”预警响起了警报。杨小丽立即带着帮扶人员、信息中心人员到甘志振家中了解情况,为他量身制定了帮扶“套餐”,将易地搬迁、低保、就业、教育、医疗等帮扶政策“打包”后,再根据甘志振户家庭的特殊情况,帮助其本人和配偶安排就近工作,在各类政策“捆绑”实施下,甘志振户一直保持着脱贫稳定状态。2022年6月,甘志振户2个小孩相继毕业参加工作,家庭收入持续增加,警报得以解除。

“七步”预警防贫机制依托现行扶贫政策执行的政治势能,将各类政策“打包”、关口前移“捆绑”实施,强化各行业部门综合施策能力,通过帮扶人、村(社区)逐户逐人筛选排查,综合评估返贫等级,再根据实际情况落实教育、医疗保障、危房改造等干预措施,筑牢防贫“铁墙”。“针对‘老、弱、病、残’重点人群,我们督促帮扶人实时跟踪、有关部门保障到位,提供爱心捐赠、居家无障碍改造等服务,有效降低返贫风险。”该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林勇坚介绍道。该经验做法作为广西唯一的精准防贫典型经验入选2021年国务院扶贫办案例。

(图为2022年4月20日杨小丽(中间)带队到平桂区文华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建设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有方法

平桂区将易地扶贫搬迁23320人移民到城里,怎样才能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杨小丽时时放心不下,她这个“大家长”又开始出谋划策、建言献策,经过深入研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反复考察调研后,探寻出一条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和平桂区东融产业园区-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建设的有效结合的金色大道。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杨小丽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征程,2022年至今争取自治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七千二百多万元,通过聚焦务工联带,“三个一批”扩就业;聚焦经营联带,“两业融合”促创业;聚焦收益联带,“双重保障”兴家业等“三业并举”,让群众幸福之路越走越宽。该模式在2022年底得到国家第三方考核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作为先进典型经验上报国务院。

现在的水库移民新村村道柏油路平整通畅,村内文化长廊宣传着乡村振兴的成果,休闲凉亭、文化广场等人文景观建设一应俱全……平桂区的移民新村村容村貌正在焕然一新,正逐步建成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村一品”助推乡村振兴,杨小丽按照“一村一品”的布局倾力打造水库移民新村,2021年至今争取自治区资金3203万元用于打造水库移民整村提升,联合多部门延伸小凉河全域旅游带,打造了沙田镇松木村老寨、板桥、高浪等环狮洞水库为主线的“乡村振兴新村.美丽家园”水库移民新村,持续擦亮“一村一品”金色名片。

深入服务移民  “十五”分钟有就业

杨小丽根据安置社区群众反馈的疑难问题,经常入户调查了解情况,用心用情为他们排忧解难。她多次走访因需要照顾孩子而未就业的搬迁户李纪英、龙连洁家,根据她们的实际情况,推荐附近园区的就业岗位,让她们既能就业又能顾家。

像李纪英、龙连洁这样的群众还有很多,这个特殊群体的后续扶持任务十分繁重,由“输血”变“造血”迫在眉睫。杨小丽多次与人社部门、辖区企业共同探索“居民点单、企业派单”的方式,打造“十五”分钟就业圈。先是向本地园区岗位输送劳动力解决一批问题,她组织人员每月收集附近园区企业和就业帮扶车间的招聘信息,入户动员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形成“居民点单”。再向农业产业基地岗位输送解决一批,她多次深入园区内现代设施农业企业,摸清企业的用工需求,立足企业和搬迁户双方实际,成功联系了农业设施基地和嘉宝食品厂等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形成“企业派单”。截至6月底,搬迁群众就业务工劳动力10900人,已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在2022年实现了人均纯收入1.4万元以上。

(图为2023年3月15日杨小丽(中间)带队到平桂区文华社区开展“3.15”国际消费权益保护日宣传活动)

 

固守清正廉洁  夫妻携手有温度

“我们单位水库移民项目工程较多,一定要守好廉洁底线,以优良的作风推动水库移民项目建设、资金监管等工作,打造‘阳光工程’。”杨小丽时常嘱咐大家道。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工作中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任何利益;生活上从不追求时尚、不接受服务对象的宴请礼品馈赠等,固守清正廉洁,对人对己严格要求,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她的拼劲与闯劲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年11月18日,经过一天的跋山涉水,杨小丽率队完成了对明梅村的脱贫摘帽区级核验。晚上9点,还在返程路上的她梳理完核验的问题后,正准备前往自治区扶贫办汇报工作,一下车她不慎被一辆路过的车子撞晕倒地。当她在昏迷中醒来时,呢喃的第一句话竟是“几点出发呀?”在得知自己锁骨被撞断后,她担心的竟是会不会影响了工作。自治区“四合一”核验即将开始,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医院治疗的日子她强忍伤痛通过微信和QQ线上办公,耐心回复着各乡镇、村提出的相关问题。手术后一周伤口还未完全愈合她就决定出院,毅然回到岗位上。平桂区委领导看着她一瘸一拐忙碌的样子,无限感慨地说:“脱贫攻坚战场上有这样一个‘女将’,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

10年来,杨小丽能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她的丈夫是一名社区的驻村工作队员,夫妻俩互相支持、默契配合,既要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又要为了“大家”做出割舍,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并肩作战。杨小丽经常加班加点,抓紧推进工作进度,为乡村振兴奉献全部力量。她在和同事闲谈时提到过一双儿女“嫌弃”她这个妈妈,吐槽她没有时间陪伴他们。“其实我真的很想多陪陪家人,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群众,期盼着我们的帮助,我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对于儿女的“不理解”,丈夫的支持和鼓励让她越走越坚定,夫妻俩携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传递给群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杨小丽将继续沿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忠诚,以踏实肯干、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编辑:钟佩材

主办单位:中共贺州市平桂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贺州市平桂区监察委员会

地址:贺州市平桂区平桂南路33号

邮编:542827

电话:(0774)12388

桂ICP备12003332号-1

桂公网安备 45110302000026号

贺州市平桂区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